環球焦點

環球焦點

格明調漲明年年初鈦白粉價格

时间:2025-04-20 17:28:47分类:探索

在國內市場需求處於傳統淡季之時,钛白鈦白粉企業依舊任性地發布漲價函,格明調漲明年年初鈦白粉價格。年继12月13日,续涨龍佰集團率先打響漲價第一槍,或成化工12月14日至15日,市场中核鈦白、钛白惠雲鈦業、格明鈦海科技、年继西隴化工、续涨安納達等鈦白粉企業跟著上調鈦白粉銷售價格。或成化工

今年以來,市场鈦白粉企業多次調漲市場價格,钛白賺得盆滿缽滿。格明同時,年继依靠著生產磷酸鐵鋰的天然優勢,多家企業進軍磷酸鐵鋰市場。在價格持續上漲、企業業績增長、紮堆“涉鋰”等消息的帶動下,A股鈦白粉市場板塊也迎來爆發,鈦白粉一躍成為化工市場最大的贏家。

淡季之下漲價函紛至遝來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價格未來走勢如何?今年鈦白粉漲了幾輪?哪些鈦白粉上市公司業績與股價跟著水漲船高?

外需+供應商漲價致企業提價

從企業發出的漲價函來看,龍佰集團、中核鈦白、惠雲鈦業、鈦海科技、西隴化工、安納達漲價幅度相同,均為國內客戶銷售價格上調1000元/噸,國際客戶出口價格上調150美元/噸。其中隻有鈦海科技和西隴化工漲幅於12月14日和15日執行,其餘四家執行日期均為2022年1月1日。

卓創資訊鈦白粉行業分析師田曉雨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國內市場需求仍相對疲弱,支撐企業漲價的主要原因是外需增長相對樂觀。”

今年前10個月,鈦白粉累計出口量連續7個月呈現同比上漲趨勢。10月份出口均價為2918.01美元/噸。前三大貿易夥伴中,印度、韓國、巴西合計貿易量為3.79萬噸,較9月份增長20.70%,均價為2893.11美元/噸,較9月份上漲2.43%,趨勢上表現為量價齊升。

據卓創資訊了解,11月中上旬以來國內不少大廠通過靈活調整FOB價格加大了出口力度,獲得了顯著的外貿在手訂單支撐,有的大廠出口已排單至2月份。

國外主流供應商漲價也是帶動國內企業提價的主要因素之一。“國外主流供應商已經完成了明年一季度的宣漲動作,從國內外市場價格的聯動性角度來看,國內頭部廠商發函跟漲也是不難理解的。”田曉雨向記者表示。

據悉,截至目前,科慕、特諾、泛能拓、康諾斯等國外鈦企宣布,從2022年1月1日起鈦白粉價格上調。上調幅度分別是300美元/噸、350美元/噸、350美元/噸和400美元/噸。

此外,目前各生產商現貨庫存也不高。田曉雨表示,國內生產端仍存在大廠裝置的檢修輪休計劃,故生產環節開工率或維持在80%以內的水平,減緩了金紅石型環節庫存增長的速度。

顏鈦鈦行業分析師楊遜也表示,“目前,華東、華中、西南等地區生產商開工率不高,且12月份均有限產、停產檢修計劃,實際產量或減少50%。”

談及後期走勢,田曉雨告訴記者,“春節前後,鈦白粉市場價格依舊存在漲價預期,主要是2月份至3月份出口方麵有較強的支撐預期。但需要注意的是,內需的不溫不火不會為漲價提供太多動力,所以像此次的千元漲幅在國內全部落實下來難度比較大。”

年內已多次提價

根據卓創資訊統計,2021年硫酸法金紅石型鈦白粉均價自年初16300元/噸漲至最高點20525元/噸,漲幅為25.9%。

從企業來看,今年以來,中核鈦白已8次上調產品價格,其中國內售價累計上漲7200元/噸,國外售價累計上漲1180美元/噸。除中核鈦白外,惠雲鈦業也在年內8次上調產品價格,而龍佰集團年內則已上調10次。

價格多次調漲帶動企業業績實現增長。龍佰集團此前披露的2021年度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2021年淨利潤為45.77億元至57.22億元,同比增長100%至150%。

中核鈦白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9.85億元,同比增長46.7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0.02億元,同比增長181.37%。安納達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4.53億元,同比增長87.91%;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29億元,同比增長152.55%。惠雲鈦業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1.51億元,同比增長72.66%;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73億元,同比增長168.77%。

對於業績實現增長的主要原因,上述公司均表示,報告期內主營產品鈦白粉市場處於景氣周期,銷售價格同比增加較多。

在主營產品價格持續調漲之時,今年以來,鈦白粉企業還利用自身優勢,紮堆布局磷酸鐵鋰領域,增加盈利增長點。

東北證券研報認為,以磷酸鐵鋰電池為代表的鋰離子電池儲能占據我國及全球電化學儲能的比例已從2016年的65%提升至2021年一季度末的89.0%,發展勢頭強勁。

而鈦白粉企業跨界生產磷酸鐵鋰有著天然的優勢,鈦白粉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廢酸、硫酸亞鐵等廢料,經過進一步加工,即可製成磷酸鐵鋰。

一券商分析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鋰電池正極材料磷酸鐵鋰、磷酸鐵等生產技術門檻並不高。鈦白粉企業依托自身優勢,以磷酸鐵/磷酸鐵鋰等新能源材料為切入點,順理成章地進行賽道切換,從而打開長期發展空間、延長景氣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