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焦點

環球焦點

前消沒幾天就花光300元額度

时间:2025-04-20 15:53:29分类:探索

原標題:廈中小學生超前消費讓人頭大 坦言靠花唄活

▲越來越多的厦中小学學生用手機支付購物

11歲小學生,偷偷拿媽媽的生超手機刷微信買玩具;15歲初中生,透支花唄,前消沒幾天就花光300元額度;高中生,费让每月花光3000元的大坦花唄額度,還不夠花……

出門隻要帶一部手機就可以,言靠極大便利了人們的花呗活生活,但同時也引發了不少問題。厦中小学導報記者調查了解到,生超有初中生頻頻透支花唄,前消這些超前消費讓家長很頭大。费让

幼兒園女童 哭鬧著讓爸爸用手機付錢

李先生家住海滄,大坦女兒樂樂5歲,言靠在家附近上幼兒園中班。花呗活

平時,厦中小学李先生帶樂樂去超市、逛街購物,都是用手機支付。對於這一切,樂樂看在眼裏,記在心裏。

前幾天下午4點半,幼兒園放學,李先生去接樂樂回家。走到幼兒園門口,那兒有一排擺攤兜售一些小玩具、小零食的小攤販。樂樂經過攤點,被一款小豬佩奇的鑰匙扣給吸引住了,她就站在攤點前不願意再挪動半步。

李先生知道女兒又想買東西了,便問:“樂樂,你又想買啥呢?”樂樂指著攤子上的鑰匙扣說:“這個我很喜歡,跟我同學一模一樣的。”

“樂樂乖,咱們回家吃好吃的,好不好?”“不要!我就要這個鑰匙扣。”“爸爸沒帶現金呢,沒錢買,咱們回家拿錢再回來買,行不行?”……

李先生用商量的口氣試探女兒。“哼,爸爸騙人,你手機裏有錢,你平時買東西都是用手機付錢的。”樂樂當場大哭起來。

李先生試圖拽女兒回家,樂樂一直蹦跳大哭耍脾氣,李先生很無語,隻好用手機付款把鑰匙扣買下來。

11歲小學生 拿媽媽手機刷微信買玩具

陳先生的兒子斤斤今年11歲,上小學五年級,平時家長隻為他配備了一個電話手表。

斤斤很愛玩具槍。上個周末,他去樓下玩具店找小夥伴玩,發現玩具店又進了一批新貨,其中就有他心儀已久的仿真玩具槍。斤斤迅速跑回家,希望爸爸媽媽能滿足他,把這把玩具槍買下來。“期末考成績那麽差,作業也不及時做,不愛看課外書,更不愛複習,表現不好,不能買。”爸爸媽媽把斤斤數落了一通。

心愛的玩具槍沒到手,斤斤心裏很鬱悶。他心裏琢磨著,一定要得到那把玩具槍。過年的壓歲紅包又被媽媽收走了,怎麽辦呢?“對了,我可以偷拿媽媽的手機,用微信或者支付寶支付。”

平時,斤斤經常拿媽媽的手機玩,也知道媽媽的手機密碼。於是,趁媽媽在家午休時,斤斤拿著媽媽放在客廳手提包裏的手機,到樓下商店,用微信支付,付了190元買下了玩具槍。

買完後,斤斤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把手機放回原處,便拿著新買的玩具槍到處跟小夥伴們炫耀。

當晚,媽媽發現了這事,斤斤免不了一頓揍,還被媽媽帶著去樓下商店退款。

15歲初中生 300元額度沒幾天就花光

微信、支付寶支付不僅讓幼兒園學生、小學生“惦記”,初中生更是大膽用了起來。

葉女士家住翔安,兒子今年15歲,念初中三年級。前一陣,她就發現兒子手機支付寶裏的花唄,總是有幾百塊錢要還。“他手機裏的支付寶,是用我的身份證登記注冊的,花唄額度300元,沒幾天就花光。我問了兒子,他說是拿去吃飯、買零食付掉了。”葉女士告訴導報記者,其實她每天都給孩子生活費,一天30元,就早飯和中午兩頓在外麵吃,晚飯孩子回家解決。

孩子亂花錢,把花唄的額度都用光了多次,這樣用錢沒節製,沒法控製,讓葉女士很苦惱。經過葉女士多次耐心溝通,兒子表示不再用花唄,把該軟件停掉了。

高中小夥伴 花光生活費,每月透支花唄

湖裏一高中生小胡和幾個小夥伴,是一家咖啡店的常客,他們每天都去咖啡店打手機遊戲,消磨時間。

小胡表示,他的花唄額度有3000元。“每個月父母會給我一筆生活費,但通常不夠用,我每個月都要透支花唄,大概還要花去1500元,下個月父母一給我生活費,我就先還花唄,現金不夠了,我就再用花唄買吃的用的,這樣循環。”

“我身邊的小夥伴都有花唄,10個夥伴裏,一旦生活費不夠,7個都得要靠花唄活著。”小胡說。

數據

近七成中小學生有智能手機

中小學生的上網行為是社會關注的焦點。根據2018年的一份調查顯示,我國中小學生智能手機擁有率68.1%,7-9歲開始觸網的學生居多,占45.2%。86.5%的中小學生擁有多種電子產品,擁有最多的是智能手機(68.1%),其次是普通電腦(41.2%)、平板電腦(36.7%)和不能上網的一般手機(18.4%)。

隨著互聯網的迅速普及,電腦、手機、網絡成為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孩子們“觸網”年齡越來越提前,“觸網”範圍越來越大,擁有電子產品越來越多,上網超時的學生不在少數。

建議

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

相關專家表示,中小學生意誌薄弱,更容易受到外界的誘惑和影響,甚至相互攀比,大大透支花唄等手機支付。

專家建議,應加強中學生財經素養的培育,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形成良好的消費行為,理性消費。家長要讓孩子知曉錢的正確來源渠道與用途,讓他們了解家庭的收支狀況與家庭的理財計劃,理解父母的辛勞,明白掙錢辛苦,錢來之不易,在消費時才有所考慮,有所顧忌,不隨意花錢。

同時,家長也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合理消費,不攀比消費、不奢侈浪費,逐步幫助中小學生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念與良好的消費行為。

此外,家長應固定時間向孩子支付一定的零花錢,同時教導他們養成記賬的好習慣,合理規劃自己零花錢的使用,理性消費。而學校也要對同學們進行正確消費觀念與消費行為的教育,嚴明校紀校規。中學生應當提高自身的修養,養成多讀書、多思考的習慣和良好的自製力。(海峽導報記者 黃敏江/文 陳巧思/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