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資管市場“鯰魚”要來了。亿外资
12月10日,市场上限為進一步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变強化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監管,革银公司股份促進保險資產管理行業高質量發展,保监不再保险保险比例中國銀保監會對《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管理暫行規定》進行了修訂,限制形成了《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管理規定》),资管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為2022年1月10日。亿外资
條款由原來的市场上限5章、53條增加為7章、大变85條,革银公司股份《管理規定》主要內容包括五大方麵:一是保监不再保险保险比例新增公司治理專門章節;二是將風險管理作為專門章節;三是優化股權結構設計要求;四是優化經營原則及相關要求;五是增補監管手段和違規約束。
某頭部保險資管公司內部人士告訴界麵新聞記者:“有一點是限制肯定的,這個製度涉及到整個公司治理,资管每個相關部門最終都是亿外资要研讀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落實擴大對外開放方麵,一方麵,全麵貫徹落實國務院金融委辦公室2019年7月對外發布的“取消境內保險公司合計持有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股份不得低於75%的規定,允許境外投資者持有股份超過25%”舉措,《管理規定》不再限製外資保險公司持有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股份的比例上限。
另一方麵,設置境內外股東統一適用的股東資質條件,不因境內外差異而作出區別對待,有助於更好吸引國際優秀保險公司和資產管理機構參與中國保險資產管理行業發展。
同時,在股權結構設計上,適當降低保險公司股東總體持股比例上限,要求境內外保險集團(控股)公司、保險公司合計持股比例超過50%。在業務範圍上,除受托管理保險資金外,豐富開展保險資管產品業務、受托管理其他中長期資金和合格投資者資金等的表述,促進多元化發展。
放開對外資保險公司股東的限製,保險資管行業競爭也將更加激烈。業內人士認為,這就類似於公募牌照放開外資持股上限。
2020年4月1日,公募基金正式取消外資持股比限製,多家海外資管巨頭遞交設立全資公募基金公司的申請,包括貝萊德、路博邁、富達國際等。
事實上,早在今年7月,作為中國首家外資獨資保險資管公司,安聯保險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獲批開業,注冊資本為1億元,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持股100%。
更早之前,為參與搶占保險資管行業的“大蛋糕”,中外合資的保險公司相繼成立自家的保險資管公司。2019年5月,工銀安盛資產成立,是獲批成立的第一家合資保險資管公司。緊接著,交銀康聯資產、中信保誠資產、招商信諾資產相繼成立。
此外,銀保監會還從保險資管公司的定義上就明確了,保險資管公司是“以實現資產長期保值增值為目的”,立足長期投資、穩健投資。公司注冊資本的最低限額也從3000萬元提升至1億元。
此前銀保監會要求業內公司改正的情況,也被明確寫進了《管理規定》禁止條例。
例如,第二章第十一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委托他人或接受他人委托持有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股權,中國銀保監會另有規定的除外。
行業整體來看,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末,已有31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開業運營,通過發行保險資管產品、受托管理等方式管理資產總規模約18.72萬億元。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作為保險資金的核心管理人,已經成為我國金融市場的重要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