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焦點

環球焦點

這種砂產品可用於建築行業

时间:2025-04-20 17:50:33分类:熱點

淡水河穀已生產約 25 萬噸可持續的减少砂產品,該產品經過認證,尾矿可替代經常受到非法開采的数量生产砂产沙子。

淡水河穀經過 7 年研究並投入約 5000 萬雷亞爾,淡水開發了優質砂產品的河谷生產工藝,這種砂產品可用於建築行業。创新公司已將這一砂產品生產工藝應用於米納斯吉拉斯州的可持鐵礦石運營區,將原先需要使用礦壩或以堆垛方式進行處置的减少砂質材料加工轉化為產品,其生產過程受到與鐵礦石生產相同的尾矿質量控製。今年,数量生产砂产公司已加工生產了約 25 萬噸可持續的淡水砂產品,公司計劃通過出售或捐贈的河谷方式將其用於混凝土、砂漿和水泥的创新生產或是用於路麵鋪設。

淡水河穀鐵礦石業務執行副總裁司馬盛(Marcello Spinelli)先生表示,可持砂產品是减少更可持續運營實踐的成果。他說:“該項目促使我們在內部形成了循環經濟。建築行業用沙需求巨大,我們的砂產品為建築行業提供了一種可靠的替代品,同時減少了尾礦處置對環境和社會造成的影響。”


(布魯庫圖礦區可持續砂產品的堆場)

根據聯合國估計,全球每年用沙需求約為 400 億噸至 500 億噸,沙子已成為僅次於水的開采最多的自然資源,而這一資源正在全球範圍內遭受非法和掠奪性開采。

淡水河穀的可持續砂產品被認為是鐵礦石的副產品。從自然中開采出的岩石形態的原礦,在工廠經過破碎、篩分、研磨和選礦等數道物理加工程序後,即成為鐵礦石。淡水河穀的創新之處在於,在選礦階段對鐵礦石的副產品進行再次加工,直至其達到必要的質量要求,成為商用產品。在傳統選礦過程中,這些材料會變成尾礦,通過使用礦壩或以堆垛方式進行處置。而現在,每生產一噸砂產品就意味著減少一噸尾礦。

產自鐵礦石加工過程的砂產品 100%經過認證,它們矽含量高而鐵含量極低,且具有很高的化學均勻性和粒度均勻性。布魯庫圖和阿瓜林帕綜合運營區執行經理傑斐遜·科萊德(Jefferson Corraide)先生表示,這種砂產品不存在危險性。“我們的砂產品基本采用物理方式加工而成,加工過程未改變材料的化學成分,因此產品無毒無害。”

淡水河穀的砂產品在混凝土和砂漿中的應用日前已得到了巴西科研學院(IPT)、Falc?oBauer 和 ConsultareLabCon 這三座專業實驗室的認證。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可持續礦物研究所和瑞士日內瓦大學的研究人員正在開展一項獨立研究,對淡水河穀砂產品的特性進行分析,從而了解這種源自礦石的替代建材能否成為沙子的可持續來源並顯著減少采礦活動產生的廢棄物數量。研究人員使用“礦砂(oresand)”一詞指代源自礦石副產品並經由加工生產出的砂產品。


(用淡水河穀可持續砂產品生產的預製混凝土)

生產規模


淡水河穀致力於到 2022 年銷售或捐贈超過 100 萬噸砂產品,其買家來自巴西米納斯吉拉斯州、聖埃斯皮裏圖州、聖保羅和巴西利亞等四個地區。公司預計到 2023 年,砂產品的產量將達到 200 萬噸。

“我們準備自 2023 年起進一步擴大砂產品的應用市場,我們為此設立了專門的團隊投入這項新業務,他們將通過將砂產品生產工藝應用於現有的生產流程以滿足市場需求。”淡水河穀鐵礦石市場總監郝傑禮(Rogério Nogueira)先生表示。

淡水河穀目前正在米納斯吉拉斯州阿拜紹河畔聖貢薩洛市的布魯庫圖礦區生產砂產品,它們將用於銷售或捐贈。

位於米納斯吉拉斯州的其他礦區也正在為納入砂產品生產工藝進行環境和開采方麵的調整。“這些礦區出產高矽含量的砂質材料,可用於不同行業。我們正在與包括大學、研究中心以及國內外企業在內的多家機構合作開發新的解決方案,為鐵礦石尾礦提供新的出路。”淡水河穀新業務經理安德烈·維列納(André Vilhena)先生強調。

除了使用鐵礦石礦區現有的基礎設施外,淡水河穀還開發了一個由鐵路和公路組成的運輸網絡,以便將砂產品運輸到巴西多個州。“我們的重點是確保鐵礦石業務的可持續性,我們希望通過這項新業務最大程度地減少環境影響,同時尋求促進就業和增加收入的機會。” 維列納先生補充道。

生態產品


淡水河穀自 2014 年以來一直在開展尾礦應用的研究。去年,公司啟用了匹庫製磚廠,這是首個以采礦活動產生的尾礦作為主要原材料生產建築產品的試點工廠。該工廠位於米納斯吉拉斯州伊塔比利圖市的匹庫(Pico)礦區,旨在促進鐵礦石加工過程中的循環經濟。

米納斯吉拉斯州聯邦技術教育中心與匹庫製磚廠開展技術合作,向工廠派出了包括教授、實驗室技術人員以及研究生、本科生和技術課程學生在內的 10 位研究人員,他們在合作期間將到工廠現場工作,研發期間的產品暫不對外銷售。

淡水河穀還與伊塔茹巴聯邦大學伊塔比拉校區合作,研究將砂產品用於路麵鋪設的方法。公司計劃向當地捐贈砂產品用於路麵鋪設。

更可持續的采礦


除了開發生態產品外,淡水河穀還采取了其他舉措減少尾礦,使采礦活動變得更可持續。公司一直致力於開發無需用水的幹式加工技術。目前,淡水河穀大約 70%的鐵礦石產品通過幹式加工生產,即便在年產能增加至 4 億噸以及新項目投入運營之後,這一比例仍將保持不變。而在 2015 年,幹式加工生產的鐵礦石僅占總產量的 40%。

能否采用幹式加工,與開采出的鐵礦石質量相關。卡拉加斯礦區鐵礦石含鐵量高(超過65%),加工過程僅需破碎及按顆粒尺寸篩分即可完成。

而米納斯吉拉斯州部分礦區平均鐵含量為 40%,傳統處理方法是通過加水選礦提高礦石中的鐵含量,由此產生的尾礦大部分被堆放在尾礦壩或礦坑中。淡水河穀已將另一項技術用於低品位鐵礦石的選礦,即粉礦幹式磁選分離(FDMS)技術,鐵礦石磁選過程無需用水,因此無需使用尾礦壩。

粉礦幹式磁選分離技術由淡水河穀於 2018 年收購的 New Steel 公司在巴西開發,已在位於米納斯吉拉斯州的中試工廠獲得應用。首座商業化工廠將於 2023 年在大瓦爾任(Vargem Grande)運營區投入使用,該工廠年產能將達到 150 萬噸,投資總額將達到1.5 億美元。

另一項可以減少尾礦壩需求的技術是對尾礦進行過濾後使其通過幹式堆垛存放。在鐵礦石年產能達到 4 億噸後,其中 6000 萬噸(占總產能的 15%)將大部分采用這一技術對尾礦進行過濾和存放。淡水河穀已在大瓦爾任礦區啟用了一座尾礦過濾工廠,並計劃於 2022年第一季度再啟用三座尾礦過濾工廠,其中一座位於布魯庫圖礦區,另外兩座位於伊塔比拉礦區。此後,沿用傳統濕式選礦工藝進行生產的鐵礦石將僅占總產能的 15%,其所產生的尾礦將被存放於尾礦壩或停用的礦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