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焦點

環球焦點

曆任“一日館長”齊聚

时间:2025-04-20 17:31:49分类:知識

原標題:廈門再添一處“打卡聖地” 沙坡尾活態展示館正式開館

這裏能讓來往遊客在有限的打卡圣地瀏覽時間裏領略沙坡尾的文化曆史。

曆任“一日館長”齊聚,厦门共商沙坡尾發展。再添展示

廈門網訊 (海西晨報記者 劉宇瀚 通訊員 危婧璟 蘇華明) “曾記得,处沙囝仔時,坡尾媽媽定定,活态帶我去菜市,馆正馆買著我愛吃的式开魚……”悠揚的阿卡貝拉吟唱的閩南語歌曲《魚歌》溫婉動聽。漁歌新唱,打卡圣地漁港新生,厦门6月28日,再添展示沙坡尾活態展示館在大學路42號正式開館,处沙免費向市民開放。坡尾今後,活态“身在沙坡尾找沙坡尾”的馆正馆狀況將一去不返。

在這裏,市民遊客不但可以領略沙坡尾的前世今生,還可以參與互動,展望沙坡尾的未來。未來,這裏還將鏈接廈港片區內的文化資源,成為廈港片區文化集散地。

“六月烏夾黃翅鮸魚來吃餌;七月吧浪鰮,有通吃閣有通分。”開館儀式上,廈港街道黨工委書記王一青用一首閩南語漁謠,借漁民豐收時的收獲之情,分享沙坡尾活態展示館開館的喜悅。

開館儀式後,同時舉行第8期沙坡尾“一日館長”主題活動。沙坡尾曆任“一日館長”等人齊聚一堂,共商沙坡尾發展。作為第8期的沙坡尾“一日館長”,廈門文史專家何丙仲在展廳內介紹了百年漁港沙坡尾,從興起、鼎盛蓬勃拓展到產業轉型的曆史過程。其實,館內許多珍貴史料都是由何丙仲提供的。

現場,廈門漁業史專家陳複授還進行授課,向前來參觀的市民介紹沙坡尾的漁業文化。據悉,沙坡尾工作坊的專業團隊將結合展示館的運營,開展沙坡尾“一日館長”“公益學堂”“文化年曆”等特色品牌活動。

延伸閱讀

走進沙坡尾活態展示館

作為沙坡尾文化的會客廳,沙坡尾活態展示館分為兩層。

一層為沙坡紀事,將整個沙坡尾的發展曆程以時間順序梳理,讓遊客領略沙坡尾從唐宋至今跨越千年的文化曆史。

二層為漁人故事,主要講述漁人們在歲月的磨煉中形成的特有的漁業技藝、生活習俗、宗教信仰以及屬於他們的共同回憶。

在展示形式上,展館除了運用傳統的圖板展示和實物外,還加入聲光電等高科技手段,結合雕塑場景、紀錄影片、AR、幻影成像、體感互動等多元化展示形式。

聲音

●廈港街道黨工委書記王一青:沙坡尾作為開放式的街區,一直都缺乏一個綜合展示文化的窗口,很多人“身在沙坡尾找沙坡尾”,為此,街道黨工委、辦事處選址大學路42號,設立了沙坡尾活態展示館。我們希望運用活態展示館的方式,讓那些留存在記憶中和文獻裏的廈門港場景複蘇,並通過跟當下生活的銜接,產生新的生活美感。

●沙坡尾工作坊主任、廈門理工學院數字創意學院院長郭肖華:活態展示館不僅包括這裏,也涵蓋了整個沙坡尾片區,而周圍的片區很大程度地保留了當年漁港的遺存。“活態”有另一層含義———激活,我們運用現代技術去還原、修複,完整呈現沙坡尾的生態文化麵貌。

●文史專家何丙仲:沙坡尾,明代以前有“玉沙坡”的美譽,是最早的廈門港,也是廈門文化的發源地。明初,廈門成為東南沿海重要軍港之一,據記載,玉沙坡等地為地域咽喉、出入要隘。明末清初,鄭成功家族驅荷複台,並將廈門港逐漸發展成為對外貿易的主要商港,玉沙坡成為對台貿易往來的重要渡口。隨著時間的流逝,眾多本土文化在這裏遺存,送王船、延繩釣、疍民文化等已成為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廈門漁業史專家陳複授:沙坡尾不僅有物質文化遺產,如騎樓、古厝及原住民不同年代的自建房,避風塢、特色漁船等漁港印記,龍珠殿、朝宗宮等展現民俗信仰的宮廟,還有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海港文化及衍生的漁業文化、造船文化、延繩釣及手工藝文化等,它們散落在沙坡尾各個角落,成為沙坡尾“活態展示館”的重要組成部分。

(記者劉宇瀚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