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焦點

環球焦點

思明设水行走在思明城區

时间:2025-04-20 15:18:19分类:知識

原標題:思明區大力推進生態園林建設 水碧山青入畫屏幸福城區高顏值

推窗見綠,厦门幸福出門有花。思明设水行走在思明城區,区大青入常常能感受到被綠色包圍。力推林建圖為綠草遍地、进生綠樹成蔭的态园南湖公園一角。 (本報記者王火炎攝)

蓮花公園的碧山這棵樸樹已經近200歲了,得到思明區的画屏精心嗬護。

禾祥東路兩旁,城区到處是高颜鬱鬱蔥蔥的綠色,行走其中舒適愜意。厦门幸福

▲金亭山麓休閑綠地麵積不算大,思明设水卻因山就勢設置了廣場、区大青入休閑平台、力推林建涼亭等,进生大大方便市民休閑活動。

海峽網訊(廈門日報記者吳曉菁吳燕如 本版圖/本報記者王協雲(除署名外)三月的廈門,到處生機勃勃,活力湧動。

漫步中心城區思明區,這座綠意流淌的城區裏,別具風格的街頭景觀,賞心悅目的林蔭道路,花團錦簇的社區公園,無不是人們心中詩意的向往。

透過一處處溫馨浪漫的景致,我們看到了思明區對標國際一流,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鏗鏘步伐,看到了幸福之城構建生態宜居城區的精美城市畫卷。

園林綠化是城市品位與氣質的顏值擔當。思明區正立足建設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城區的要求,以“最美最帥的奔跑者”姿態,大力推進生態園林建設,精心描繪一幅幅人與自然水乳交融的迷人風景。

因地製宜

提升個性化城市景觀

人行道鋪上了素雅的透水磚,雖然下著雨但路麵沒有積水;空中雜亂無章的線纜不見蹤影,抬頭所見是清爽的天空;合理搭配的分隔帶,既有行道樹羊蹄甲,也有花池、整石坐凳,柔性的處理方式打破了千篇一律的綠化景觀。行走禾祥東路,不論是過路的行人還是久居於此的居民,都越來越深切地感受到,這條道路正被鬱鬱蔥蔥的綠色覆蓋,被愜意舒適的景觀所包圍。

“以前人行道上停著密密麻麻的車,走路不方便,空中也都是各種網線,有礙觀瞻。現在不一樣了,人行道上沒有車,不僅幹淨,視野也好多了。”林心雲在禾祥東路一家旅行社上班已兩年多,她指著店門口的人行道讚道,“對麵的萬象城開業了,整條禾祥東路景觀提升,在這裏經營,不僅舒心也更有信心。”

變化得益於去年7月思明區啟動的禾祥東片區市政設施和園林綠化綜合改造提升。在這場改造提升中,禾祥東路及其周邊的後埭溪路、鳳嶼路、匯文路、金榜路等支路,結合各自特色進行改造提升,形成“一路一景”的道路景觀。

結合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思明區本著改善街區環境、複蘇商業氛圍的原則進行提升改造,雨汙分流、設施規整、共杆共箱、電線纜化……禾祥東片區在改善環境的同時,也打通了慢行係統,為居民提供更安全、舒適、美觀的城市空間。

細節入手,從小處優化布局。10條林蔭景觀道路改造完成,老城區街頭綠地提升,多處屋頂綠化完工……這個春天,思明區綠意正濃,置身其中,驚喜總能不期而遇。

這幾天,經常到金榜公園鍛煉身體的市民王先生發現了一個好去處——剛剛建好的金亭山麓休閑綠地。“這裏很安靜,地勢又平坦,特別適合老年人鍛煉身體。”今年63歲的王先生家住文灶匯豐家園,自從發現了這塊綠地後,幾乎每天下午都去走走。金亭山麓休閑綠地麵積不算大,卻因山就勢設置了廣場、休閑平台、涼亭,還有石桌石椅,大大方便市民休閑活動。綠地還高低錯落地種植了山櫻花、梔子花等香化植物,讓市民享受移步換景的特色化園林綠化景觀。

在思明區,身邊的迷人景致比比皆是。伴隨著一次次改造、提升、美顏,中心城區更加宜人浪漫。

精品思維

精細管養持續優化人居環境

車輛掃盤清掃路麵垃圾後,高壓衝洗緊接而來,最後還用吸盤吸走清洗的水。幾分鍾的工夫,會展北片區展鴻路路麵整潔一新,作業期間更沒有塵土飛揚。3月8日下午3時許,趁著雨歇,“思明環衛”洗掃車抓緊上路,清洗轄區路麵。

在清洗靠近隔離綠化帶的一側路麵時,駕駛員傅忠雲說:“這是下雨天路麵洗掃的重點,因為隔離綠化帶的黃土有的會被雨水衝刷流到路麵,要及時清洗。”

在思明區轄內的主次幹道和背街小巷,洗掃車的身影居民再熟悉不過。高效率的巡回洗掃,讓中心城區的路麵一天至少可清洗兩次。還有更強大的深度清洗車,專門針對重油或土方汙染的路麵。隻要車輛洗過的路麵,基本可實現席地可坐。

成績是精心管養的最佳說明:每個月,思明區的道路清洗保潔作業都在全市名列前茅。

提高環衛機掃率不僅解放了人力、提高作業安全性,更重要的是,有更多人力保障精細化作業。當天,路段巡查管理員吳雲敏也一路從蓮前巡查來到這裏。拿起塑料袋和夾子,她往馬路上的井蓋口走去。“雨天井蓋口會有被雨水衝積的樹葉,一定要及時清掏幹淨,避免堵塞井蓋口,導致路麵積水。”她的車上有一個“百寶箱”,夾子、鏟子、天那水等用品一應俱全。仔細檢查道路欄杆、變電箱、樹穴、綠化帶等地方,吳雲敏說:“噴漆廣告、貼紙廣告統統都得洗掉,細縫裏的紙屑煙頭也要撿拾幹淨。”

市容市貌、環境衛生這種群眾“身邊小事”就是“頭等大事”。如今的思明區,正著眼繡花一樣的精細化管理,持續優化人居環境。

工作要幹好,關鍵在落實。思明區四套班子領導每周帶隊開展城區環境巡查,著力解決群眾身邊的“關鍵小事”,形成傳導壓力、狠抓落實的良好氛圍。

環衛保潔、市政設施、綠化管養、戶外廣告……以問題為導向開展摸排整改,思明區全麵啟動城區精細化管理提升專項行動,精細改造提升背街小巷等城區空間。

全民參與

守護城區美麗底色

蓮花公園北門,有一棵金合歡。這段時間,思明區園林綠化管理中心蓮花公園管理所所長謝瑞霞正忙著給這棵樹申報古樹“後備軍”。“20多年前就聽說這棵樹年紀很大了,這次正好利用古樹後備資源普查的機會,測定一下它的樹齡。”謝瑞霞說。在金合歡附近,還矗立著一株古老的樸樹。思明區市政園林局說,這棵樹的年齡應該在190-200歲之間。

古樹是樹齡在100年以上的樹木,一棵古樹就是一段無聲的曆史,不僅見證著環境的變遷,更傳承著綠色的生態理念。去年底,思明區啟動了古樹後備資源普查掛牌保護工作,尋找樹齡為50-99年的古樹後備資源。經過一段時間的戶外調查,完成調查範圍內的338株樹木,並請專家進行樹齡鑒定及資料收集整理,今後將進一步做好保護。

出門見景,推窗見綠,城在綠中。在思明區,隨處可見的那一抹綠色,成為這座城區的美麗底色。如何擦亮城區的美麗底色?思明區希望通過綠線管理,激發廣大市民共同守護綠線。

走進中山公園南門,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幅醒目的“思明區公園綠線公示牌”,清楚地劃定了中山公園的綠線。劃定城市綠線有什麽意義?思明區市政園林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城市綠線是指城市中各類綠地範圍的控製線。綠線劃定的區域,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變更、侵占,破壞,更不能進行經營性開發活動或挪作他用。無形的綠線約束著綠線範圍內的各種建設活動和行為。在公示牌上,除了清晰標明公園麵積、公園方位、公示單位外,還提供了監督電話等信息,市民隻要發現有違反《廈門市經濟特區園林綠化條例》的行為,都可以及時打電話投訴。

思明區已經委托專業測繪公司對所管轄的公園開展測繪普查工作,到目前為止已經完成14個公園測繪,還有2個公園正在進行測繪。中山公園、金榜公園、鴻山公園等5個公園綠線公示牌也已完成設置,預計到下個月思明區轄內所有公園將全部設置綠線公示牌。

民生為先

滿足群眾美好生活需要

用園林生態幸福一座城。在思明區看來,優化提升園林生態環境,其最終目的是讓百姓受益。

“公園在做最後的綠化補植收尾工作,很快居民就可以來這裏休閑鍛煉了。”在蓮前街道蓮薇社區紫微恒菁小區門口見到居民鄧秀麒時,她帶著記者直奔小區“後花園”——斑鳩山公園。

幾步路的功夫,和小區僅一牆之隔,看著曾經的荒地變成功能齊全的公園,鄧秀麒說不出的激動:“這樣的生態惠民工程,滿足了老百姓的美好生活需要。”兒童園、老人活動區、休閑漫步區、山體景觀區、停車場……細數著公園的設施,居民期待不已。近1.5萬平方米的斑鳩山公園惠及麵廣,附近就有蓮翔、蓮薇和前埔北三個社區,且緊鄰紫微恒菁小區、綠洲花園小區、潘宅南小區等多個小區。

站在斑鳩山公園主出入口所在的前埔西路,拓寬一新的道路又讓鄧秀麒打開了話匣子:“荒地建設公園後,前埔西路往文興西路的斷頭路也被打通,去年7月就通車了,現在出行多了條路。”

道路融合的海綿城市建設更讓居民讚不絕口:“綠化帶是凹下去的,人行道鋪的是透水磚,前陣子下雨這條路都沒有積水,這是城市品質的體現。”

探訪一個公園、行走一條路,見證全域生態文明建設的主旋律在中心城區唱響,傾聽幸福感和獲得感在居民心間流淌。距離此處不遠的文興東路,新建的人行天橋成為居民胡小清眼中的靚麗風景:“老人小孩經由天橋出行更加安全。”

環境優美、綠色低碳、和諧文明,高品質和諧宜居的中心城區建設不斷滿足群眾美好生活需要,更凝聚起百萬思明人共建共享的磅礴力量。

亮彩數字

10.4公頃

2018年,思明區共建設2個公園、5處立體綠化、5處城市片林、10條林蔭景觀道路、5處老城區街頭綠地,實施屋頂綠化麵積1.09公頃,新建改造公園綠地10.4公頃,並配合開展5公裏城市綠道建設等。

52.97%

截至2018年底,思明區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52.97%,綠地率達51.5%,人均公園綠地麵積達18.9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