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焦點

環球焦點

目前我國糧食供應有充分保障

时间:2025-04-21 02:30:41分类:熱點

當前,经济谨防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起伏反複,日报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壓力正在傳導,国际世界糧食市場會不會出現大的上涨输入波動?今年全球糧價漲幅達40%以上,中國糧食安全走勢如何?性风险記者采訪了解到,目前我國糧食供應有充分保障,经济谨防糧價總體保持平穩運行。日报專家認為,国际我國需統籌利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上涨输入兩種資源,性风险努力防範國際市場輸入性影響,经济谨防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日报

糧食產量與進口量齊增

今年我國糧食呈現產量與進口量“齊增”的国际良好局麵,糧食供應有充分保障。上涨输入全年糧食有望增產,性风险實現年初確定的1.3萬億斤以上的穩產增產目標;糧食進口量創紀錄式增長,據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1月份至10月份進口量為13795.6萬噸,同比增加23%,全年進口量有望超過去年。“糧食大量進口對保障國內糧食穩定供應有積極意義。”國家發改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農村經濟研究室主任塗聖偉說。

“糧食結構性短缺是糧食進口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鍾鈺說。今年生豬產能加快釋放,飼料需求旺盛,大部分進口糧食用作飼料。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前三季度,生豬出欄49193萬頭,同比增長35.9%;三季度末,生豬存欄43764萬頭,同比增長18.2%。此外是補充玉米庫存。2020年我國玉米庫存消費比50.8%,確保庫存充足,能夠有效穩定市場預期。

在全球經濟緩慢複蘇之際,今年全球糧價持續攀升。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顯示,今年10月份全球穀物價格指數平均為137.1點,達到2013年4月份以來的最高水平。“當前國內外糧食市場深度融合,價格聯動性強,全球糧價上漲對國內市場的影響不容忽視。”塗聖偉說。

我國不同糧食品種對外依賴程度不同,受國際市場的影響程度也有所不同。從今年1月份至10月份糧食進口結構看,大豆進口7908萬噸,占進口總量的57.32%;玉米高粱大麥進口4435萬噸,占進口總量的32%;小麥稻米進口1198萬噸,占進口總量的8.7%。大豆進口仍然占據主導地位,穀物進口異軍突起。大豆對進口依賴程度高,玉米、小麥實行進口配額管理,配額內進口關稅較低,配額外進口關稅較高,對國內市場形成有效保護。大麥、高粱不受關稅保護,但是在糧食進口總量中占比較少,對國內市場影響微乎其微。

維護全球糧食貿易鏈穩定

今年全球糧食產業鏈供應鏈雖然遭受疫情嚴重衝擊,但貿易量有增無減。

塗聖偉認為,在疫情引發的糧食安全恐慌之下,各國普遍增加儲備規模,一些糧食進口國積極鼓勵進口,促進了全球糧食貿易量增加。目前全球糧食庫存持續增加,庫存消費比穩定在30%以上,遠高於17%至18%的國際糧食安全警戒線。

“疫情導致全球糧食供需失衡,盡管今年全球糧食產量增加,但是需求量增加更多,供需關係呈現穩中趨緊的態勢。”鍾鈺說。聯合國糧農組織預計2021/22年度全球穀物產量為27.93億噸,比上一年度增加2100萬噸左右;全球穀物需求量將達到28.12億噸,比上一年度增加4900萬噸。

作為負責任的糧食進口大國,我國始終堅持全方位開放政策,糧食進口規模保持穩定增長。

鍾鈺認為,這激發了美國、巴西等主要糧食出口國的生產能力,維護了全球糧食貿易鏈穩定。疫情暴發以來,我國未對糧食進出口實施限製,維護了全球貿易秩序。

今年雖有所增加,但全球糧食貿易量終究有限。鍾鈺認為,我國應更加有效利用國際市場,通過進口彌補調劑國內餘缺,解決國內糧食結構性短缺問題,但也要充分考慮世界糧食供給能力,保持進口規模相對穩定,避免突然間大量進口影響糧食安全。為此,我國應每年向世界釋放明確的進口信號或合理穩定的進口需求預期,讓糧食出口國根據趨勢提前擴大生產或增加出口供給,甚至激勵糧食出口國加大糧食生產投資和技術創新。同時,也要密切關注國際糧食市場供給狀況、價格走勢,加強監測貿易風險、自然風險、要素供給風險,在國際價格低、供給寬裕時適度進口,切實提高進口效率。

掌握糧食進口的主動權

在疫情持續、國際經貿環境日益複雜的大環境下,我國糧食進口麵臨嚴峻挑戰,牢牢掌握糧食進口的穩定性和主動權,對於保障糧食安全意義重大。

鍾鈺認為,掌握糧食進口的穩定性和主動權,首先要加快培育自己的跨國大糧商。糧食企業一方麵要深化與大糧商的合作,確保糧食進口的穩定性;另一方麵要依托“一帶一路”倡議、區域全麵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等多邊協議框架,發展更多貿易夥伴,全麵參與全球糧食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建設、重構和管理,盡快躋身跨國糧商第一梯隊。

同時,要積極開拓貿易渠道,著力實現糧食進口多元化,降低貿易集中度,抵禦航班阻塞、出口限製等潛在貿易風險。麵對未來糧食進口的常態化、趨勢化,我國應在世貿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框架下推動糧食出口限製措施的規範化、透明化、程序化,促進完善出口限製措施。要加快推進自貿區建設,積極打造我國的全球性大宗商品交易中心。

增強我國全球糧食貿易話語權和定價權,關鍵還是要立足國內,練好“內功”。塗聖偉認為,我國要堅持不懈抓好糧食生產,提升糧食儲備能力,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才能掌握進口的穩定性和主動權,抵禦國際糧價上漲帶來的輸入性通脹風險。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謹防國際糧價上漲輸入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