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各種商家營銷套路侵害權益?双11買到的商品出故障投訴無門?黑貓投訴平台全天候幫您解決消費難題【消費遇糾紛,就上黑貓投訴】
原標題:“雙11”快遞激增誰在販賣你的快递隱私
一次網上購物經曆就可能讓你變成“透明人”,這不是激增危言聳聽。網購商品的贩卖快遞包裹上,都會貼有一張“快遞麵單”,双11主要用來記錄發件人、快递收件人以及貨物種類等相關信息,激增其中還包含收件人的贩卖姓名、電話、双11家庭住址等隱私信息。快递按理說,激增這些信息應該僅限於發貨使用,贩卖必須受到嚴格保密。双11事實上,快递根據央視的激增調查,網上0.8元就能買到一張快遞麵單照片。 在一些地方,拍攝、竊取、販賣快遞麵單已經成了一門“地下生意”。一些不法分子的瘋狂騷擾、“精準營銷”乃至五花八門的“釣魚”,也因此有了可乘之機。從信息售賣、短信騷擾到電信詐騙,基於非法販賣快遞麵單的黑色產業鏈,嚴重影響到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威脅到公眾的人身財產安全,到了必須下大力氣整治之時。 販賣快遞麵單不隻是一個行業規範與否的問題,它本質上是一種侵犯個人隱私和信息安全的違法犯罪行為。既是違法犯罪行為就應依法懲治打擊。以往,非法販賣快遞麵單等竊取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之所以屢禁不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法律不健全、違法成本過低。11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個人信息保護法明確規定,不管出售、購買還是竊取個人信息,達到一定標準都會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而且買賣個人信息最高可處7年有期徒刑。執法部門對每一起相關案件都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才能對不法經營者產生威懾,讓他們不敢胡作非為。 保護消費者個人信息安全不隻是國家機關的責任,快遞過程中,要經過商家、物流公司、快遞員等多個環節,它在不同環節對應著不同的責任主體——商家必須為消費者信息保密,不能非法收集數據;物流公司、快遞員都必須遵循契約精神,盡到防止消費者隱私泄露之責,否則必須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由此觀之,商家加大投入采取嚴格的信息保密措施,物流快遞企業采用“隱私麵單”等辦法努力降低隱私泄露風險,不是“增值服務”而是“基本服務”,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隱私”這道題答不好,其資質合法性就存疑。當前,有關部門應建立一套更加嚴格的物流快遞行業準入與退出機製,倒逼一些企業和從業者嚴格遵守法律規則、悉心守護公民信息安全。 快遞麵單泄露隻是消費者隱私泄露的一種表現而已。眼下消費者的很多個人信息都被收錄在各種商業平台、快遞App、取件軟件中,如何防止內部員工隨意調取用戶信息,如何防止黑客攻擊獲取隱私信息,這些問題既需要各家企業著力解決,也需要行業組織和有關研究機構加強調研,不斷發明新的技術、製訂新的工作流程。數據安全的背後是公眾利益,往往還牽涉國家安全、國家利益。 “雙11”已走過10多年,一場購物狂歡下來,快遞量數以億計。從刺激消費的角度看,它無疑是成功的。但由此引發的假冒偽劣商品、虛假折扣、誤導宣傳等問題也非常突出。與此同時,也要重視公民個人隱私被泄露乃至販賣,警惕“雙11”購物狂歡變成個人信息的“裸奔”。 李思輝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1年11月03日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