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拍攝的梦想靠泊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科考碼頭的大洋鑽探船“夢想”號(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新華網北京11月18日電(荊克 李晏 記者 劉軍)人類能不能通過鑽探工具透過地球表層直達地幔取樣?解码大洋萬米深處的鑽探會不會發現更多未知的秘密?隨著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大洋鑽探船“夢想”號17日在廣州正式入列,這些夢想正在照進現實和未來。大洋
“這是钻探照进我國深海探測關鍵技術裝備取得重大突破的標誌,是船号一件值得大書特書的大事,將對我國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和科技強國,现实乃至造福全人類都有特殊的梦想意義。”新華網記者第一時間通過中國地質調查局采訪該項目負責人了解到,解码正式入列的大洋“夢想”號將為我國深海資源勘探、關鍵技術裝備研發,钻探照进以及全球科學家開展大洋科學鑽探研究提供重大平台支撐,船号讓全球深海探測科考進入全新的现实時代。
不懼超強台風 全球海域作業
據悉,梦想“夢想”號船長179.8米,解码寬32.8米,大洋排水量42600噸,續航力15000海裏,自持力120天,載員180人,具備全球海域無限航區作業能力,同時可在6級海況下正常作業、16級超強台風下安全生存,滿足全球主要海域橋梁通行及碼頭停靠條件。
“夢想”號采用“模塊化”設計理念,攻克多項世界級技術難題,在世界上首次創新集成大洋科學鑽探、深海油氣勘探和天然氣水合物勘查試采等多種功能。經兩輪海試驗證,“夢想”號主要性能指標均優於設計要求,構建起我國自主超深水鑽探裝備設計建造技術體係。
鑽進大洋底層 探測地球深處
11月17日拍攝的靠泊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科考碼頭的大洋鑽探船“夢想”號(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夢想”號建造團隊聯合國際頂級油氣鑽機企業研製了全球首台兼具油氣勘探和岩心鑽取功能的液壓舉升鑽機,具備4種鑽探模式和3種取心方式,綜合鑽探效率、硬岩鑽進能力大幅提升,最大鑽深可達11000米,可滿足大洋鑽探取心和深海資源勘探等不同作業需求。
“夢想”號的4種鑽探模式分別是傳統隔水管模式、“可燃冰”專用測試模式、傳統無隔水管模式、無隔水管閉式循環模式。傳統隔水管模式常用於海洋油氣的開采,是“標配”;“可燃冰”專用測試模式係“夢想”號專門設計的輕型隔水管係統,可實現水合物專用測試,這種模式能減輕設備負擔,降低鑽探成本;傳統無隔水管模式則適用於大洋鑽探,鑽杆可以達到更大深度;無隔水管閉式循環模式在於鑽采係統中配置了專門的泥漿循環管線,避免泥漿直接排海汙染。此外,“夢想”號的3種取心模式分別是提鑽取心、繩索取心、氣舉反循環取心,可實現不同地層和岩體持續鑽進取心。
智能無處不在 未來不可估量
11月17日拍攝的大洋鑽探船“夢想”號的鑽探設備。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夢想”號科考實驗功能和信息化水平國際領先,堪稱海上移動的“國家實驗室”,可滿足海洋領域全學科研究需求。建成“船舶智慧大腦”,可實時匯聚分析2萬餘個監測點數據,實現作業智能監測、實驗智能協同、健康智能保障、船岸智能融合,為科學家們的探索提供全方位支持。比如,先進的SDN架構和船舶自組網技術,讓船上的科學家可以很方便地傳送數據到岸上,並通過衛星通信隨時與陸地聯係;數據中心強大的計算能力意味著船上采集到的科學數據都能實時分析,輔助科學家進行決策。
深海中環境瞬息萬變,鑽探作業也麵臨著複雜的情況。為做好應對,“夢想”號配備了強大的監控和管理係統,可以全麵監控不同鑽探作業時產生的數據流,實時識別風險,並在異常情況下做出快速反應,等於擁有了“千裏眼”和“順風耳”。
“夢想”號還配備了智能穿戴設備與體檢儀器,能夠實時了解船員動態位置,並獲取人體相關健康信息。如果出現異常情況,係統會自動警告,船員可以立即采取措施,避免更嚴重的情況發生。此外,綜合調度係統還將指揮和通訊結合,讓船員之間的溝通更高效,確保作業的順利進行。
據了解,“夢想”號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申報立項,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負責組織實施,同時聯合中國船舶集團等多家單位完成設計建造任務。“夢想”號於2020年5月完成初步設計,2021年11月啟動建造,2024年10月完成綜合海試。此外,還配套建設了全球儲存能力最大的大洋鑽探岩心庫1處,高標準深水科考碼頭2處,多功能保障船1艘,為“夢想”號運營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