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焦點

環球焦點

投入“基尼係數要降到0.4以下

时间:2025-04-20 18:01:36分类:探索

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蔡昉國家高端智庫首席專家、加大教育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蔡昉周日表示,投入加大教育投入、对于提高人力資本總量對於縮小收入差距、实现實現共同富裕至關重要。共同

他在2021《財經》年會上說,富裕國際上,至关重一般將基尼係數0.4作為衡量收入差距的蔡昉一個基準線,基尼係數在0.4以上表示收入差距較大,加大教育反之表示收入分配趨向平等。投入

“基尼係數要降到0.4以下,对于靠初次分配是实现做不到的,任何國家都是共同。發達國家在初次分配後基尼係數都在0.4或0.5以上。富裕而經過稅收和轉移支付的再分配,普遍下降到0.4以下,下降的幅度可以達到35%。”他說,因此,再分配是縮小收入差距的終極手段。

蔡昉進一步表示,在再分配的過程中,擴大公共開支並提高社會福利對降低收入差距有顯著效果。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社會支出水平占國內生產總值(GDP)比例越高,基尼係數越低。

他說,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的七個“有所”: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可以看作是社會公共支出的方向,這七個“有所”中,學有所教是最根本的。原因有二:一是教育的發展和公平是阻斷貧困的代際循環、提高社會流動性的關鍵之舉;二是人力資本能有效促進經濟增長。因此,他呼籲加大力度改善教育,特別是要延長平均受教育年限。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10.75年,比2010年提高了近1.1年。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劉昌亞在今年3月表示,國家力爭到2025年把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至11.3年。

蔡昉說,中國通過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高校擴招等措施使得教育得到迅速發展,這也是過去幾十年國內經濟高速增長的重要原因。但是近年來隨著勞動年齡人口的負增長,平均受教育年限增速也在放慢,人力資本改善速度明顯減緩,新成長起來的人力資本總量呈下降趨勢,這不利於中國未來的經濟增長。

蔡昉以日本為例說明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重要性。他說,日本在上世紀90年代後經曆了所謂的“失去的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第一個十年大家普遍認為和經濟泡沫破滅、老齡化等有關,但其實還有另一種解釋,那就是日本在人力資源培養上犯了錯。

“50、60年代日本大規模發展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成就,但那時候主要普及中等教育。隨後開始擴大高校發展,采取擴招的政策。但擴招以後,高等教育質量有所下降,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大家都抱怨。文教部門接受了批評,有意識地放慢了高等教育的發展。結果到了80年代後期,本來和美國逐漸縮小的教育水平差距明顯又擴大了。90年代達到最接近美國的經濟總量之後就不再增長了,差距越來越大,這是一個重要的錯誤。”他說。

除了日本,蔡昉說,美國在人力資本培養上也有過教訓。“曾經有一度製造業還在(美國)國內很重要的時候,製造業工人是個很好的職業,叫做中產階級。當時人們說不需要受高等教育,中學畢業就可以充當製造業熟練、半熟練勞動力。因此當時他們有個口號是‘從中等到中產’,很多人不再上大學了。所以美國的教育是兩極化的,最好的教育有,也有相當多普通家庭連中學都不想上。這導致了美國教育的兩極化,勞動力市場的兩極化,收入的兩極化,社會分裂,政治分裂。”

因此,蔡昉說,中國要吸取其他國家的教訓,繼續擴大民眾的受教育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