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焦點

環球焦點

视频會晤持續時間近4個小時

时间:2025-04-20 17:43:07分类:知識

1116日,中美中美兩國元首舉行視頻會晤,元首舉世矚目。视频會晤持續時間近4個小時,看懂涵蓋外交、中美經貿、元首能源安全、视频台灣問題、看懂氣候變化、中美全球抗疫等多個領域,元首雙方也談及包括阿富汗、视频伊朗核和朝鮮半島局勢等其他國際和地區問題。看懂新聞通稿用4個詞形容此次會晤:坦率、中美建設性、元首實質性和富有成效。视频

怎麽理解這場重要會晤?俠客島采訪了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執行主任、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棟。

俠客島:近期美方依然兩手出招,一方麵在氣候問題上尋求中國合作,另一方麵仍就台灣問題打擦邊球,承諾“保衛台灣”。怎麽看待這種氣氛下的兩國元首會晤?

王棟:我們可以先看會晤的時間安排。這次會晤,中方是早上,美方是晚上,外媒也在強調一點,會晤是拜登提出的要求,這體現出在解決中美關係問題上,主動和被動的態勢開始變化。

現在,中美關係正處在非常關鍵的轉折點上。兩國是合作共贏還是走向衝突對抗?這是中美元首會晤首先要解決的方向問題。

之前特朗普政府采取了非常不負責任的惡劣做法,給中美關係造成了極為嚴重、堪稱中美建交以來最惡劣的損害。新一屆美國政府承繼了特朗普“全麵競爭”的思維,提出所謂“競爭、合作、對抗”的對華政策,但中方明確提出,要推動中美關係重回正軌,就不能簡單以“競爭”來定義中美關係。

在“全麵競爭”的思維下,白宮依然認定中國要挑戰美國霸權,這是很嚴重的戰略誤判。不過,和特朗普政府不同,拜登回歸了多邊主義,意識到中美如果不斷對抗、走向新冷戰,對兩國關係和世界來說都是不能承受之重。

但美方還抱有一種幻想,既想在主權和發展等核心利益上打壓中國(如台灣問題、香港問題等),又想在一些議題上尋求中國合作(如氣候問題等)。這是美國政府在對華政策上凸顯的兩麵性。

元首外交有“把舵定向”的作用。在此次視頻會晤中,習近平主席提出新時期中美相處應堅持的三個原則: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這也是明確告訴美國:由美國單方麵定義中美關係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中美未來必定要進入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時代。

俠客島:外界高度關注台灣問題。拜登明確重申美國政府奉行長期一貫的一個中國政策,不支持“台獨”。您怎麽看拜登的表態?這會不會影響台灣問題走勢?

王棟:拜登上台以來,回調了特朗普時期一些較為激進的做法,但同時加強了美台關係,包括強化美台軍事關係。應該說,美國政府依然在台灣問題上“切香腸”,一方麵打擦邊球試探大陸底線,另一方麵不允許台當局主動挑釁,傾向於維護台海現狀。

但我們要清醒認識到,圍繞台灣問題的博弈和鬥爭肯定會繼續,美國國會內部親台勢力不小,並且始終妄圖“以台製華”。美國政府表麵上承認一個中國原則,但現實中還會繼續表現出兩麵性,不斷試探紅線。對中國來說,台灣問題事關主權領土完整,由不得他國幹涉,這事沒任何商量餘地。此次會晤中,習近平主席明確正告美方:我們是有耐心的,願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如果“台獨”分裂勢力挑釁逼迫,甚至突破紅線,我們將不得不采取斷然措施。

這個斷然措施是什麽,相信美方和台當局都懂。

俠客島:前幾年,經貿一直是兩國關係的敏感話題。會晤前,美國財長等放風稱對華加征關稅推高了美國物價,被外界解讀為在經貿問題上鬆口。此次會晤也談到了兩國經貿問題。您覺得這會對兩國經貿關係產生哪些影響?

王棟:症結還是在美國對經貿問題過度安全化、政治化,如打壓華為、中興等中企,將涉及大數據、5G、供應鏈等的行業都跟“國家安全”掛鉤。此外,美方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人為搞“脫鉤”,都在割裂一體化的全球市場。會晤中,習近平主席要求美國停止濫用和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打壓中國企業,就是要求美國避免過度安全化、政治化的傾向,不要動輒將商業領域的事上升到國家安全,任由美國政客從中撈取政治利益。

事實上,美國不斷揮舞關稅大棒,真的是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美國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主席歐倫斯最近撰文稱,因加征關稅,美國已失去30萬個就業崗位,美國一個四口之家一年要為此多支出2300美元。

可見,美國在經貿問題上的零和博弈思維,對兩國都沒好處。中美雙方需要在平等、互利、互惠基礎上再掛鉤,這符合兩國共同利益。

俠客島:最近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表態,“不尋求改變中國體製”;白宮“印太”戰略協調人坎貝爾也說,“今後將進入競爭時代”;美國務卿布林肯提出對華“競爭、合作、對抗”,競爭是主軸。會晤中,拜登也提到“競爭”,但希望中美“競爭不滑向衝突”。怎麽看美方的這一係列言論?

王棟:上世紀70年代,中美關係正常化後,美國國內形成了一個“接觸共識”:希望通過與中國的接觸,將中國納入美國主導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進而改變中國,讓中國在政治、經濟上與美國趨同。顯然,這種舊的“接觸共識”是傲慢的,無異於刻舟求劍,存在嚴重的認知偏差。

在很多美國政客看來,近半個世紀過去,中國非但沒有如美國的願,反而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沒有“變色”,這讓他們很失望,認為對華的接觸戰略失敗了。於是從一個極端跳到另一個極端,從最初的“改變中國”轉為視中國為威脅,進而打壓中國。

從根子上講,這種心態的轉變一方麵是基於維護自身全球老大、全球霸權的心理,另一方麵則是基於對中國戰略意圖的嚴重誤判——美國始終認定中國要挑戰美國霸權,當然要用強硬的手段打壓挑戰者。

會晤中,習近平主席再次強調,中華民族血液中沒有侵略他人、稱王稱霸的基因。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沒有主動發起過一場戰爭或衝突,沒有侵占過別國一寸土地。中國無意滿世界推銷自己的道路,相反我們一直鼓勵各國找到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之路。

話說得非常明白。通過重申中國的發展道路和戰略意圖,敦促美方把不打“新冷戰”的表態落到實處。畢竟搞意識形態劃線、陣營分割、集團對抗的冷戰,殷鑒不遠。

俠客島:不過,從美國國內環境看,對華強硬一定程度上成了兩黨共識。這種情況下,雙方該如何落實元首共識、推進務實合作?

王棟:的確,美國有一部分政客依然抱殘守缺,抱著冷戰心態不放,千方百計打壓中國。對此,中國要做好長期艱苦博弈鬥爭的準備,堅決反製美方無理打壓,捍衛我們的國家利益。同時也不要把美國看成“鐵板一塊”,美國還有不少理性派、務實派、中間派,隻不過現在美國國內政治極化,這些人想發聲,顧慮重重。

中美合作有許多抓手。比如氣候問題,完全可以成為中美新的合作亮點。疫情期間的公共衛生安全合作也頗有現實意義,包括中方提出的攜手破解“疫苗赤字”,消除全球“疫苗鴻溝”等。美方若能積極響應,兩方聯手,對全球公共衛生及傳染病防控將起到非常積極的推動作用。

習近平主席做了一個很好的比喻:中美兩國是兩艘在大海中航行的巨輪,要把穩舵,不偏航、不失速,更不能相撞。這為未來50年的中美關係發展標明了方向和路線。

來源:俠客島

原標題:【解局】中美元首視頻會晤,你看懂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