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血複活,灵魂蜕变組合又可以跟投了!深度”在《關於規範基金投資建議活動的新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出台後的第17天,已經有大V率先邁出了步子,出台將組合移交給有投顧牌照的天后第三方銷售平台,並表示,组合“組合的灵魂蜕变靈魂沒變,隻是深度自己的角色從管理者變成和客戶溝通的橋梁”。
雖然大V表示“組合靈魂(投資思路和選基原則)沒變”,新规但粉絲已經吵翻天。出台“既然你都不再管理這個組合了,天后怎麽能保證靈魂沒變呢?组合”有粉絲犀利提問。
事實上,灵魂蜕变著急上岸的深度大V們正在麵臨兩難的境地。保證“靈魂未變”,新规則不具備投顧資格的大V或涉及嚴重違規;組合交由投顧平台管理導致“靈魂已變”,則曾經的粉絲可能全部跑光。
在大V爭相向有投顧牌照的公募或平台機構“投誠”時,投顧機構已經奇貨可居。“最近經常有自媒體人士找來,但是看了組合的曆史業績,覺得隻比滬深300多幾個點,並不想和他們合作”。某獲得投顧試點牌照的公募人士表示。
更多的大V、投顧機構、第三方平台還在觀望,等待監管進一步明確的指令。對於大多數大V來說,或許到了告別的時刻。
上周日晚間,一位名為“劉備教授”的財經大V,在其公眾號上發文,表示將自己的兩個組合:雲長進取、諸葛穩健移交給了且慢,自己不再有管理和調整組合的權限。而想繼續跟投的粉絲,則需要在且慢APP上簽署一份投顧協議,並將被收取千分之三或千分之五的投顧費。
在文章中,“劉備教授”多次強調,雖然將組合移交給了且慢,但他相信且慢的管理人水平很高,投資思路和選基標準掌握也非常到位。再加上兩個組合都是長期思維,調倉次數和規模本來也比較小,所以風格能和之前保持高度一致,自己對且慢有充分的的信任。
至於自己的角色,“劉備教授”表示,將從組合管理者變成和客戶的溝通橋梁,依舊會用自己的理解陪伴粉絲。
不過,粉絲卻並不認可這種方式,“你一不管理、二不能喊發車,那我們基於對你的信任才投這個產品,結果現在由且慢管理,他們到底誰管理我們也不知道呀”。對此,“劉備教授”表示,雖然管理人變了,但靈魂沒變,自己也會一直跟蹤解釋這個產品。
按照《通知》要求,所有非投顧機構(包括大V)在沒有拿到投顧試點資格之前,都不得從事基金投資建議服務。對大V而言,將組合的管理權限悉數上交給投顧平台,那麽他作為非從業人員,也不得繼續進行基金投資和建議服務。
對此,界麵新聞記者采訪了且慢平台的上屬機構盈米基金銷售公司。
盈米基金方麵表示,且慢平台原本有一批未升級成為基金投顧策略的基金組合,組合主理人也不符合新規的要求。所以在新規發布之後,且慢積極根據指引,將不符合規範的基金組合轉化成為基金投顧策略,整改期內將會陸續有新的投顧策略通過整改並上線,整改之後的投顧策略無論策略主理人、投資研究、合規風控都將符合投顧試點辦法和新規的要求,原本不符合要求的人員都將不得參與投顧組合的管理工作。
東奔西走大V求收編
在《通知》下發後的半個月內,最焦灼的莫過於財經大V。
“這半個月,一直陸續有大V過來和我們聊合作。首先我們會看他們組合的長期業績,比如五年期、三年期,收益率、最大回撤等。”北京某業內前十的公募理財子公司負責人表示,“有些業績很一般,隻比滬深300的收益率高了幾個點,這種我們基本上是不願意合作的”。
而對於“業績能打”、粉絲眾多的大V,在和公募/投顧機構接洽時,則更有話語權。
“我最近剛知道,本來有一家業內前十的基金公司和業內大V準備合作,聯名推出一些定投產品。但因為基金公司想和大V進行獨家合作,結果其他基金公司不幹了,準備舉報這位大V不具備投顧資質。現在,估計這個合作也黃了。”有公募人士向界麵新聞記者透露。
但已經有多位大V露出訣別之意,“終場哨聲前,基金組合的陪伴還得繼續。作為一個迷你基金組合的主理人,我也沒什麽話語權,跟隨是最好的策略,一切等‘高個子們’蹚出來一條路,當然也可能沒有路。”“基民檸檬”在其公眾號上發文表示。
“積極擁抱監管,根據要求,提供組合的主理人需要有基金投資顧問牌照,而大V必須要到有牌照的金融機構從業、通過考試拿到投顧從業資格,才能持證上崗。”大V“望京博格”發文表示,一般來看,可能會有幾種可能:一是選擇一個有投資顧問牌照的機構入職,不僅可與機構一起主理組合,同時還有機構強大的合規監管;二是不搞組合,專心研究基金,然後分享研究成果,但不能一鍵下單和跟投,粉絲們可以自行決策購買。
收編後,原大V組合誰來管
當下,投資者、大V和公募公司、投顧機構關注的點已經從“大V組合還能不能跟投”,轉向了更核心的利益點“組合到底誰來管”?
“最主要的,其實還是組合到底誰來管的核心問題。龐大的粉絲數量、強大的號召力,是大V生存的關鍵,他們不願意讓渡給基金公司。但一旦入職公司、成為投資顧問後,肯定不如他自己一個人做組合那麽自在,每一次組合的調倉都要經過公司內部的層層確認。”上海某業內前十的公募人士表示。
界麵新聞記者了解到,入職投顧機構後,能否在全市場範圍內選擇基金、組合內的基金是否有為自家產品帶貨的嫌疑,則是大V比較顧慮的一點。
“現在很多基民都有一些專業知識,加上市麵上的基金已經突破了8000餘隻,如果你入職了一家基金公司,是選擇自家的基金A,還是選擇別家的基金B?這就是屬於信任危機。”另一位不願具名的財經大V表示。
更多的機構還在觀望。
“我們現在的保有體量比較小,還是想從用戶的角度出發,觀察監管後續動態、公募機構、第三方銷售平台的反應,不願意在邊緣地帶摩擦。目前,我們的產品還在不斷升級中,如果有機會申請投顧牌照,肯定會第一時間積極申請。”一家還沒有拿到投顧試點牌照的第三方基金銷售機構表示。
按照《通知》要求,各機構應於11月10日前報送業務整體規範整改方案、存量業務情況。基金投資顧問機構應當於今年12月31日前將存量提供基金投資組合策略建議活動規範為符合《試點通知》的基金投資顧問業務。不具有基金投資顧問業務資格的基金銷售機構應當於明年6月30日前將存量提供基金投資組合策略建議活動整改為符合前述法律關係的基金銷售業務。
因此,距離存量基金組合的整改大限僅剩40天,留給大家的時間已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