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安徽省婦幼保健院西院新生兒病區,历险一名早產寶寶歡歡(化名)出生時,记m仅克體重僅有890克。僅有“巴掌”那麽大!历险寶寶在醫院經曆了88 天“曆險記”,记m仅克出院時體重增至2305克,巴掌宝宝最終完成生命“闖關”。历险出院當天,家裏人歡天喜地的巴掌宝宝和新生兒科醫護人員在一起合影,感念一起走過的历险那些無數汗水、淚水交織的记m仅克日夜。
19項診斷不合格——“一瓶可樂”那麽重!隻有成年人“巴掌”大小
據了解,歡歡因為早產,胎齡26+2,出生時體重僅有890克。入院診斷為,超低體重兒、新生兒肺透明膜病、新生兒窒息、新生兒肺炎、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新生兒腦損傷、呼吸暫停等19項。
據新生兒科主任汪家安介紹,“這樣的早產兒一出生就伴有新生兒呼吸窘迫、新生兒肺炎等不良症狀,在救治過程中隻要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差錯,對孩子的影響都是致命的。需要“過五關、斬六將”,最重要的是要過呼吸關、感染關、喂養關!關關凶險,但我們必須要關關過!”
“孩子剛出生的時候,我們馬上給孩子進行了氣管插管,迅速轉入NICU治療。由於肺部發育不成熟,氣道護理難度大,吸痰壓力要控製,避免氣道損傷。使用鳥巢式臥位,增加寶寶舒適安全感,減少呼吸暫停的發生率,並給予抗感染治療等。”汪家安介紹。
打開生命的通道——PICC 置管,血管細如發絲置管難度大!
在新生兒科重症監護室的每一天,歡歡都在反複經受多重關卡的考驗,營養關是另一關。
“脫離母體後的歡歡無法進食,醫護人員便給她打造了一條生命通道。在孩子出生時,就留了一截臍帶做置管,通過臍帶進行靜脈營養輸入,幾天後進行深靜脈(PICC)置管,用來給她供給營養。”床位醫生董嫻介紹。
據了解,新生兒度過生命關後,更重要的是長期的靜脈營養以及藥物治療,必須持續24小時輸注靜脈營養液。PICC置管是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新生兒PICC置管術采用傳統的盲穿技術,再加上這種超低體重早產兒血管細如發絲,難度極大。“寶寶血管如發絲一樣細,PICC技術的開展為早產兒開辟了持續、有效地靜脈通道,大大提高了治療效率和危重患兒的存活率,同時,這條生命通道對穿刺者的專業要求極高。”據新生兒科護士長曾莉介紹。
寶寶的皮膚就和豆腐一樣嫩軟,醫護人員采取保護性隔離集中操作,穿隔離衣戴手套,動作需要極致的輕柔,使用人工皮保護皮膚。,保持病房安靜,使用全遮蓋暖箱蓋布,避免聲光刺激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寶寶吸吮吞咽功能差,給予非營養性吸吮,口腔按摩等幹預措施,幫助寶寶順利通過喂養關。寶寶對疼痛敏感,在進行抽血等有創操作時,采用包裹安撫口服糖水等幹預措施,減少疼痛刺激。
“寶寶: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還有我們!”
在該院NICU(新生兒重症監護室)裏,醫療儀器滴滴答答地響著,身穿隔離服的醫生和護士來回穿梭在每個孩子之間,查看即時數據,一個個危重的新生兒躺在保溫箱裏,從出生那一刻起,他們就開始經曆人生最難的一次“大考”,而NICU的醫護人員,就是日夜守護她們的“爸爸媽媽”和他們一起並肩“作戰”。
據悉,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新生兒科副主任須麗清,每周五在該院新生兒科教學查房時,時刻牽掛著歡歡點滴變化,及時與新生兒團隊商討最佳的治療方案。須麗清提醒:很多家長對早產兒的預後信心不足,但隨著醫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在早產兒治療過程中,經過積極的幹預,給予合適的處理,能有效保護腦組織、肺組織等器官功能,早產兒的預後獲得了極大改善,大多數早產兒可以與足月兒一樣健康快樂成長。
產科專家提醒:備好“土壤”和“種子”
隨著國家二孩政策的開放,越來越多的高齡人群加入了生二孩的行列,新生兒重症監護室的早產兒逐漸多了起來。大產科主任陳先俠提醒,高齡產婦生育早產兒風險高,男女雙方做好孕前檢查,備好“土壤”和“種子”,一定要及時做好懷孕早期的保健,檢查身體是否符合生育標準,做好產前檢查,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如果有糖尿病、高血壓,或者免疫代謝類的疾病的高齡孕婦,再次懷孕之前,先要把基礎疾病控製好,在內科醫生和產科醫生的共同管理下,才能夠順利的度過孕產期,才能夠減少早產的發生,做好整個圍產期的管理與檢測。(鮑璀)